苏梅会战:乌军或采用泄洪战术趁夜布雷,俄重炮摧毁乌军了吗
苏梅的天空为什么总被硝烟笼罩?4月13日,乌克兰苏梅市中心一声巨响,俄军“伊斯坎德尔-M”导弹撕裂了清晨的平静,34条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,117人受伤,其中15个孩子还在医院里挣扎。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,让人不禁要问:苏梅,这座离俄乌边境仅25公里的小城,到底背负了怎样的命运?俄军说是冲着乌军的授勋仪式去的,乌方却怒斥这是对平民的屠杀。真相扑朔迷离,但战争的残酷却赤裸裸地摆在眼前。作为一个旁观者,我看着这些数字和画面,心像被针扎一样疼——战争没有赢家,受伤的永远是普通人。
苏梅不是随便哪个小城,它是乌克兰东北部的“命门”。离俄乌边境25公里,简直就是前院的距离,乌军的粮食、弹药、士兵,都得从这儿过。英国《卫报》援引军事专家的话说,要是俄军拿下苏梅,乌军后勤补给线就得断一半,哈尔科夫的防线也得跟着抖三抖。最近,俄军从库尔斯克方向猛攻,硬生生啃下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,坦克和重炮的轰鸣声离苏梅越来越近。俄军的目标摆明了:掐住乌军的脖子。可苏梅的守军也不是吃素的,他们在这片土地上,用血肉之躯和智慧,跟俄军展开了一场拉锯战。我得说,双方在这儿拼得太狠了,简直是拿命在博弈。
乌军在苏梅的打法,真有点“四两拨千斤”的味道。他们搞了个“泄洪战术”,听着挺玄乎,其实就是故意在防线上留个口子,像放水一样让俄军冲进来,然后关门打狗。格沃村的夜晚,乌军无人机小组跟幽灵似的,悄无声息地飞到俄军头顶,低空撒下地雷。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炸得七零八落。乌情报局长布达诺夫在基辅的一次采访中得意地说:“我们的‘雷霆-2’反坦克导弹,8公里外就能让俄军T-90变废铁!”这导弹4月12日在洛克尼亚村首秀,一口气干掉3辆俄军坦克,确实让乌军士气大振。可我得说,这战术虽然巧妙,但也像在刀尖上跳舞,稍有不慎,乌军自己也得搭进去。
俄军也不是省油的灯,面对乌军的“花活儿”,他们直接祭出了“焦土战术”。4月11日,苏梅以北的格沃村外,俄军的“TOS-1A”火焰喷射器喷出熊熊烈焰,森林和农田瞬间成了火海。乌军的战壕和地雷阵被烧得一干二净,当地村民吓得连夜逃命。乌克兰环境部长在推特上怒斥俄军“制造生态灾难”,可战场上哪管这些?更狠的是,俄军在库尔斯克边境搞了个“无人机猎杀队”,专门盯着乌军的“塞斯纳”无人机。4月10日,戈纳戈尔村上空,12架乌军无人机被俄军“柳叶刀”无人机和电子战部队打得满地找牙,乌军只能改用低空飞行来躲雷达。洛克尼亚村的战斗更惨,俄军三天丢了1300人,乌军也折了半个旅,战场上装甲车残骸堆得像垃圾场,活脱脱一个“绞肉机”。看着这些,我只觉得战争这东西,真是把人性碾得粉碎。
苏梅的平民,真是倒了八辈子霉。导弹袭击后,成百上千的村民拖家带口逃离家园,很多人连件厚衣服都没来得及拿。4月13日的惨案像根针,狠狠扎进了欧洲的心窝。德国立马送来“金牛座”导弹,英国追加了一批军火,挪威也掏出真金白银支援乌军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50名波兰和立陶宛的志愿兵赶到苏梅,加入乌军第117旅,帮着操作德国的IRIS-T防空系统。这些老兵都是从顿巴斯战场下来的硬茬,四架俄军“柳叶刀”无人机愣是被他们打了下来,乌军的防空压力一下轻了不少。国际社会的援手让乌军看到了希望,可我得说,这些武器和人来了,战争的火只会烧得更旺,平民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了。
说到乌军的士气,泽连斯基真是豁出去了。4月初,他偷偷跑到苏梅市郊的奥列什尼亚村,钻进乌军的指挥部,亲自检查战壕,还给无人机小组分发了新一批西方援助的FPV无人机。他拍着士兵的肩膀说:“东北防线,咱绝不退!”这话一出,士兵们跟打了鸡血似的。可这事儿也有风险,俄军立马加大了无人机的侦察力度,摆明了想锁定泽连斯基的行踪。乌军的国产武器倒是争气,“鳄鱼-9”反舰平台和“雷霆-2”导弹在战场上频频露脸。基辅军事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乌军国产武器的产量2025年比去年涨了20%,虽然还是得靠外援,但这点进步也算给乌克兰人打了一针强心剂。我看着这些,觉得乌军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挺让人动容,可战争的泥潭,谁陷进去都不好脱身。
苏梅的战火还在烧,乌军的战术再巧妙,俄军的火力再凶猛,受伤最深的还是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。军事对抗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,但外交的路得赶紧走起来,不然平民的苦难只会没完没了。国际社会也别光送武器,生态灾难和人道危机更得管管。苏梅的硝烟总有散去的一天,愿和平别让大家等太 - 愿和平早日降临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